摩訶菩提大塔  在佛陀正覺後約兩百五十年左右,孔雀王朝的阿育王來此朝聖,他在菩提樹下安置了一塊金剛座,並於菩提樹旁建了一座塔寺。

到了西元四世紀,據「大唐西域記」記載;由於當時錫蘭國王王弟到印度朝禮聖地時,倍受冷落與羞辱,因此錫蘭國王主動興建摩訶菩提寺,供養來自錫蘭的僧人使用。

但是到十二世紀時,回教徒的入侵卻將其破壞毀盡。直到十四世紀,緬甸國王又在阿育王的塔寺遺址上,出資護持重建。在緬甸浦甘(Pngan)的一座十三世紀建築的寺院,就是它的縮影。 然而,重建沒有多久,這座寺廟就遭遇了嚴重的洪水,隨著洪水而來的大量泥沙又將它埋在沙土中達數百年,直到1861年,印度考古研究所的總指揮-亞歷山大.康寧漢(Alexander.Cunninghan)拜訪此地,建議進行挖掘,為大塔的重生燃起了一線希望。1870年代末,在緬甸佛教徒與當時的孟加拉政府協助下,終於將摩訶菩提寺修復完成,從此這座雄偉的大塔才得以重見天日。

佛足千幅轮相雕拓

 

 

BACK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NEXT